踏莎行 · 和材甫听弹琵琶作

凤翼双双,金泥细细。四弦斜抱拢纤指。紫檀香暖转春雷,嘈嘈切切声相继。
弱柳腰肢,轻云情思。曲中多少风流事。红牙拍碎少年心,可怜辜负尊前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和材甫听弹琵琶作》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和子由,同游南山”为题,表达了作者在南游期间与好友相聚、共赏琴声之美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词的简要介绍:

【原文】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下,有人弹断离肠。暗尘随马,斜月转江乡。今夜故山深处,水云寒、依约眉峰。重湖上,微茫烟浪,十里赤阑桥。
吹彻玉龙三叠,殷勤此夕,莫放悲声。新腔乍奏,旧曲余音。恨我后来无计,负东君、多少柔桑。空回首,绿波依旧,潮到海门潮。

【赏析】

  1. 主题内容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南游期间与好友相聚,共同欣赏音乐的情景。词中通过描绘夜晚月光下的景色、人物情感以及音乐演奏的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2.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作者善于运用细腻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秋入灯花”、“暗尘随马”等,这些意象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人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 语言风格:姜夔的语言清新脱俗,既有婉约派的柔情蜜意,又有豪放派的激昂奔放。在这首词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词句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1. 思想内容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同时,词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哀愁情绪,如“弹断离肠”、“莫放悲声”等,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然而,这种哀愁并非消极颓废,而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与怀念。
  2.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姜夔南游期间,与好友相聚共赏音乐的场景。当时正值秋季,夜晚月光明亮,两人一同欣赏琴声之美,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