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绣阁

治中妙言语,洪涛泻词源。
向来群玉府,垂上紫微垣。
佐郡沧海傍,凭轩望朝暾。
便欲乘轻车,长啸登昆仑。
兹楼何缥缈,千岩霭云屯。
空庭百吏散,博山炷微薰。
重寻羡门辈,仙事渺无垠。
何知对妙高,举手招德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绣阁》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谢伋创作的一首律诗,具体为《洪景伯正字分绣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诗人简介:谢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历史时期: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文化繁荣、诗歌盛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感受,这也反映在其作品中。
  1. 诗歌内容
  • 景象描绘:《分绣阁》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通过对山峦、色彩、飞流等元素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 意境营造: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通过“境中一段明绫出”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律诗形式:《分绣阁》采用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宋诗中较为常见,要求诗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诗人较高的诗歌修养。
  • 语言精炼:诗人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复杂的自然景观转化为简练的文字,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1. 文化意义
  • 自然美的追求:在宋代,文人阶层普遍重视自然美的追求,这体现在许多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谢伋的《分绣阁》正是这一文化追求的体现。
  • 艺术创新:作为律诗,《分绣阁》在结构、韵律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显示了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分绣阁》作为宋代诗人谢伋的一首律诗,不仅是文学领域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