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魏公读书堂

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邱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灯火勤三馀。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暗屋蹠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怠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魏公读书堂》是宋代游酢所创作的诗歌,体现了作者对于读书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韩魏公读书堂》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宋代,具体为游酢在安国寺的所见所感。诗中“去郡五里安国寺”一句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的场景,而“断蓬荒蓧成邱墟”则形象地表达了寺庙荒凉、历经沧桑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游酢对自然与世俗的反思。
  2. 主题思想:该作品的主题集中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安国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打火勤三余”等句子,深刻揭示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以及对清静读书生活的喜爱。
  3. 艺术特色: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韩魏公读书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更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此外,诗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如“断蓬荒蓧成邱墟”等句,都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韩魏公读书堂》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文人隐逸生活的佳作,也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思想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风格和特色,以及诗人在面对世俗压力时如何保持个人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