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贤堂

天骥精神凤羽仪,青云天路此委蛇。
由来道谊千钧重,不独文章一世师。
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
有时无命非今日,从古长沙贾傅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贤堂》是北宋诗人曾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北宋时期文人的风采和思想。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背景
  • 曾肇,字子开,建昌军南丰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直讲,删定《九域志》。哲宗元祐初,为《神宗实录》检讨,擢中书舍人。出知颍、邓诸州,有善政。徽宗立,复为中书舍人,请录已死元祐党人,迁翰林学士兼侍读。兄布为相,避禁职,提举中太一宫。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后安置汀州。卒諡文昭。
  1. 诗歌原文
    天骥精神凤羽仪,青云天路此委蛇。由来道谊千钧重,不独文章一世师。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有时无命非今日,从古长沙贾傅悲。

  2. 诗歌赏析

  • 精神与志向:“天骥精神凤羽仪”比喻诗人具有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如同天马行空、凤凰展翅。
  • 道德与责任:“由来道谊千钧重”强调了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的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 文学成就:“不独文章一世师”表示诗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是一代文学大师。
  • 历史评价:“史牒已传三黜赋”反映了诗人的历史地位和他在历史上的影响。
  • 个人命运:“骚人谁继八哀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后世的影响。
  • 历史悲剧:“有时无命非今日,从古长沙贾傅悲”通过贾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天骥精神凤羽仪”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远大志向。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道谊千钧重”和“有时无命非今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 象征手法:“史牒已传三黜赋”象征着诗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用典手法:诗人通过引用“贾谊”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1. 文化价值
  • 文学价值:这首七言律诗是曾肇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期的文人思想和社会状况。
  • 教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教材中的珍贵资料,有助于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
  1. 社会影响
  • 文人群体:曾肇作为宋代的文人,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当时的文人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传承:这首诗的流传和解读,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源。
  1. 历史变迁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 历史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也在不断地被新的读者理解和诠释。
  1. 文化传承
  • 传统文学:这首诗作为传统文学作品的一部分,继续在当代文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 文化自信: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曾肇的《二贤堂》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