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越相望路八千,忽惊天柱落樽前。
何如乞我双凫舄,飞上峰头访列仙。
武夷山天柱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夷山天柱峰》是宋代诗人曾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曾肇,字子开,宋建昌军南丰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武夷山天柱峰》这首诗中,还体现在他为官时的善政和高尚品德上。他曾在崇文中书馆担任校勘兼国子直讲,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然而,他在被贬期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最终得到重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诗的首句“燕越相望路八千”,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两地相隔之遥远。接下来,诗人通过“忽惊天柱落樽前”的描述,将天柱峰置于诗人眼前,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何如乞我双凫舄,飞上峰头访列仙”。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双凫舄视为通往仙境的钥匙,表达了他对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武夷山天柱峰》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它反映了宋代时期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武夷山天柱峰》作为宋代诗人曾肇的代表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