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幕孙君即益昌舍馆叠石栽竹于盆池索赋

好山意度如高人,偃蹇那肯来朱门。
青油幕中盛快士,爱山惟恐不能致。
昭亭东望天一涯,武担亦复归迟迟。
开窗延得竹君瘦,借竹为媒来石友。
烟云吐吞一席间,瓦盆取月湖海宽。
羽书撤警文书省,一炷水沉销日永。
不嗔邻客唤门频,支颐对玩玉嶙峋。
平生我亦烟霞痼,强拟为君援笔赋。
破除几许白云腴,肠枯搜搅一句无。
昨宵梦怕大刀折,诗债未偿宁许别。
从君差乐休念归,剩借前箸裨筹帷。
主公威声劘敌垒,旆旌行拂终南翠。
若携诸吏上峥嵘,容我后乘陪载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制幕孙君即益昌舍馆叠石栽竹于盆池索赋》是宋朝诗人程公许所作的诗词之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程公许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多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原文赏析:诗的前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与世隔绝的愿望。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志向远大、不愿被世俗污染的高人,渴望远离红尘,归隐山林。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例如,“好山意度如高人,偃蹇那肯来朱门”这两句,不仅描述了山水之美,更是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3. 作品背景:该诗创作于宋朝,具体时间不详。据传,这首诗是在程公许退隐后所作,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审美体验和内心世界。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是他在山居中所见到的自然美,或者是他想象中的山中景象,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制幕孙君即益昌舍馆叠石栽竹于盆池索赋》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作,也是一幅展现宋代文人生活画卷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珍视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