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紫微崖

富池大信江千里,三日醉卧烟蓬底。
晓来推蓬登断岸,因忆牧之呼屐齿。
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差参是。
百唤牧之如不闻,剥脱尘痕见文字。
今年十月天未霜,木叶留露光嶷嶷。
兴亡风流不可论,苍松怪石还如此。
我今与子陟层巅,酌酒赋诗云乐只。
后来谁复是牧之,斜阳归路芙蓉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紫微崖》为宋朝著名文学家程珌的代表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富池大信江千里,三日醉卧烟蓬底。晓来推蓬登断岸,因忆牧之呼屐齿。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差参是。百唤牧之如不闻,剥脱尘痕见文字。

  2. 诗词赏析: 此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诗人情感为主题。诗人通过对富池大信江的描绘、对牧之呼屐齿的回忆,以及九华隆隆闸天脊、微云低度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诗句中蕴含着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创作背景: 《登紫微崖》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诗歌不仅是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也是传递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该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4. 艺术特色: 程珌的《登紫微崖》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其次,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最后,诗中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具有深远的思想深度。

《登紫微崖》作为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