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华藏此君亭

山空木叶脱,霜露日已寒。
萧萧岁寒子,劲气不可干。
下庇秋草根,上栖众鸟安。
烟梢掠云汉,过者仰首观。
云何九衢罅,有此五亩宽。
况当祇洹舍,永谢剪伐叹。
高人名此君,千载莫敢刊。
岂同渭川封,肯污秦氏官。
鹓雏未来食,螟螣或见残。
终然保常操,特立良独难。
我疑卞忠贞,铁石琐肺肝。
遗骸寄此地,藏碧留馀丹。
精诚入毛发,化此千琅玕。
见之发三叹,临风肃衣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华藏此君亭》是宋代文学家程俱的作品,描绘了秋景的宁静与高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程俱,宋代文人,其生平及创作活动不详,但根据作品风格和内容推测,他应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诗人或作家。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词赋等文学体裁均有显著发展。程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可能受到当时文学氛围的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1. 作品原文
  • 节选部分:《游华藏此君亭》原文如下:“山空木叶脱,霜露日已寒。萧萧岁寒子,劲气不可干。下庇秋草根,上栖衆鸟安。烟梢掠云汉,过者仰首观。”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象。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山空木叶脱,霜露日已寒”两句,通过季节变换和环境氛围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寒冷而清新的秋意。而“劲气不可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诗中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例如“下庇秋草根”,“上栖众鸟安”,展示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1. 作品注释
  • 白话文版本:提供《游华藏此君亭》的白话文版本,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诗意。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宋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得以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致力于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而《游华藏此君亭》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深刻上。如诗中“霜露日已寒”、“劲气不可干”,不仅描绘了景色,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1. 文化传承
  • 国学影响:该作品弘扬国学,传承文化,对于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人们仍然可以从《游华藏此君亭》中汲取灵感和教育意义,特别是在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保等方面。

《游华藏此君亭》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