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渡

几回问渡野阴浓,趁早相呼舣短篷。
千里晚沈鸿翼信,片帆凉卸马头风。
官坊酒浊秋旗破,客店人荒晚釜空。
量取异乡愁几斛,只须倾泻锦囊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头渡》是一首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马头渡》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意象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明德,号东原,又号香山居士,生于南宋理宗宝祜七年(1253年),卒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他是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其诗作多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 作品原文:《马头渡》是董嗣杲在宋理宗景定年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口所经历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口的宁静与孤寂,同时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异乡生活的无奈感受。
  3. 主题探讨:从《马头渡》的主题来看,诗人通过对渡口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漂泊生涯中的孤独和辛酸。诗中“几回问渡野阴浓”等句子,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归宿的渴望。
  4. 艺术特色:董嗣杲在创作上独树一帜,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其诗作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马头渡》中,董嗣杲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和比喻,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马头渡》不仅是董嗣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块瑰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