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留彭泽

牢系扁舟在树根,依然风物晋时村。
几年思采东篱菊,此际狂倾北海樽。
野鹤离群翔碧落,江鸿排字入黄昏。
有人若学渊明隐,五柳萧疏静掩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留彭泽》是宋朝董嗣杲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董嗣杲,字明德,号东皋,又号柴桑子,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2. 诗词原文:《九日留彭泽》是董嗣杲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牢击扁舟在树根,依然风物晋时村。
    几年思采东篱菊,此际狂倾北海樽。
    野鹤离群翔碧落,江鸿排字入黄昏。
    有人若学渊明隐,五柳门前五柳君。
  3. 诗词赏析与创作背景:董嗣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中的“牢击扁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依然风物晋时村”则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不变的是那熟悉的乡村风光。“东篱菊”和“北海樽”分别代表了菊花和酒,象征着诗人对清高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诗中还巧妙地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以“五柳君”自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精神的认同和追求。整体而言,《九日留彭泽》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董嗣杲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看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了解董嗣杲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