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玉玙二首

郭北下湖枕苍绿,书屋奈此五月溽。
凉台水榭自柳阴,独敛修程困羁束。
心心岩峰不得住,瀑声萦回梦不足。
世故屈摺歌刺促,谁识其人美如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韩玉玙二首》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友情与自然的深切感悟。下面将对其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阐述:

  1. 作者简介
  •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浙江杭州人。宋亡后入道,隐居西湖上,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
  • 咸淳末年(1274)为武康令。有《庐山集》《西湖百咏》和《百花诗集》等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郭北下湖枕苍绿,书屋奈此五月溽。
    凉台水榭自柳阴,独敛修程困羁束。
    心心岩峰不得住,瀑声萦回梦不足。
    世故屈折歌刺促,谁识其人美如玉。

  2. 诗作赏析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西湖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郭北下湖”“凉台水榭”等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而“独敛修程困羁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心心岩峰不得住”暗示了内心的纠结和无法安定;“瀑声萦回梦不足”则是对自然声响与梦境交织的一种诗意表达。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友情的颂扬。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和共处,感受到了彼此的美好与珍贵。

《寄韩玉玙二首》不仅是董嗣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及文人生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