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子书思登第

传家何用富金籯,教子何如只一经。
庆历科名今已继,更教来叶嗣前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子书思登第》是宋代葛密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读书人的期望和对其学业成功的祝愿

葛密,宋代文人,其作品《喜子书思登第》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其优美的文学形式,也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下面将对《喜子书思登第》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葛密:宋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活跃于北宋时期。
  1. 诗词原文
  • 全文如下:“传家何用富金籯,教子何如只一经。庆历科名今已继,更教来叶嗣前馨。”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对比“富金籯”(丰富的财物)与“只一经”(仅经学一途)的得失,传达了作者对教育子女的独到见解,即重视知识与道德的培养远胜于物质财富的积累。
  1. 诗词赏析
  • 教育观念:诗中体现了葛密对传统教育的重视,认为读书学习比积累财富更重要。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和教育的看法,强调了教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文化传承:诗句中的“庆历科名”指的是宋朝庆历年间的科举考试成功,“嗣前馨”则意味着继续传承前人的美德和成就。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情感寄托:从诗中可以看出葛密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学习获得荣誉和认可,同时也寄望于家族能因此而受到尊重。这种情感的寄托不仅展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

《喜子书思登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传递了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理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教育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