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焦二山

扬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深根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纤埃。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毰毸。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焦山一望祇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行行滉荡呼吸顷,系缆荦确登山隈。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
洪崖路转寻瘗鹤,几年浪打风雨摧。
遗铭破碎石剥落,摩挲细读心眸开。
同行韵远兴未尽,飞仙亭上倾樽罍。
酒酣我为发奇绝,底须方外求蓬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金焦二山》

在阅读王叔承的《游金焦二山》之前,我对文学作品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堆砌。然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首诗歌时,我被它的气势和深度所震撼。

诗歌开头就描绘了长江的浩渺,“扬子长江天际来”一句,让我仿佛能看到那江水如绸带般蜿蜒流淌,穿越云霄,直达天边。紧接着,作者用“深根盘礴千万丈”和“寸土不受双崔嵬”,生动地勾勒出金山与焦山巍峨壮丽的山势,它们如同巨人一般,屹立在天地之间,令人敬畏。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金山的雄壮与焦山的秀美进行了对照,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统一。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我深感王叔承作为一位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他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让后人得以一窥宋代山水之美。同时,我也被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游金焦二山》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