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深根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纤埃。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毰毸。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焦山一望祇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行行滉荡呼吸顷,系缆荦确登山隈。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
洪崖路转寻瘗鹤,几年浪打风雨摧。
遗铭破碎石剥落,摩挲细读心眸开。
同行韵远兴未尽,飞仙亭上倾樽罍。
酒酣我为发奇绝,底须方外求蓬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游历金山、焦山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 扬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 解读: “扬子江”指的是长江,而“天际来”形容其气势浩荡,如从天际而来。“中流有山”则描绘了长江中流处耸立的金山与焦山,展现了它们的壮观景象。
- 赏析: 这两句通过描写长江的气势和中流的金山、焦山之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二联: 深根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 解读: “深根盘礴”形容金山、焦山根基深厚而稳固,如同盘踞不动;“千万丈”强调它们的高度之高,令人震撼;“双崔嵬”则形容两座山峰巍峨耸立,令人敬畏。
- 赏析: 这两句通过对金山、焦山的描述,展现了它们雄伟壮观的自然风貌。
第三联: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 解读: “金山屹据上流险”描绘了金山屹立于江流之上,形势险要;“四面佛屋相环回”则形容四周环绕着众多佛屋,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赏析: 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金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
第四联: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 解读: “来帆去桨”指过往的船只和船桨;“别舻舳”表示分别的情景;“追陪”则意味着陪伴、照顾的意思。
- 赏析: 这两句通过描述船只往来和人们的互动,展现了金山、焦山地区的热闹和繁荣。
第五联: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纤埃。
- 解读: “排空杰阁”形容建筑高大挺拔;“揖沧海”则是向大海行礼的动作;“海山乱点浮纤埃”则描绘了海浪拍打岩石的景象,给人一种动态的美。
- 赏析: 这几句通过描绘建筑物和海洋风光,传达出一种壮丽和动感之美。
第六联: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毸。
- 解读: “龙潭”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或瀑布;“石峰巧”形容岩石形态奇特;“野鹤慵毸”则形容野鹤悠闲自在的样子。
- 赏析: 这几句通过对龙潭、石峰和野鹤的描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第七联: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 解读: “堂头回首”可能是指某个景点或者遗迹;“坡公印老留青煤”则引用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名字,暗指这些遗迹与他有关。
- 赏析: 这几句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和遗迹,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址的尊重和传承之意。
第八联: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 解读: “其人已去”表示已经离开的人;“诗尚在”则表示诗歌依然流传至今;“唱酬风月相徘徊”描绘了人们欣赏诗词并相互交流的情景。
- 赏析: 这几句表达了人们对过去文人墨客的怀念以及对诗词文化的珍视。
第九联: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 解读: “再三瞻敬”表示多次致敬;“下山去”则描绘了下山的场景;“缥缈又入云涛堆”则形容下山后再次进入云雾缭绕的山景之中。
- 赏析: 这几句通过描绘下山的过程和随后再次进入云雾的画面,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
第十联: 焦山一望祇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 解读: “焦山一望祇十里”形容焦山虽然只有十里路远但景色却十分迷人;“舟师驾橹如奔雷”则形容船只行驶时如同雷霆般迅猛。
- 赏析: 这两句通过对焦山的景色和船只行驶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第十一联: 行行滉荡呼吸顷,系缆荦确登山隈。
- 解读: “行行滉荡呼吸顷”形容山路崎岖曲折,行走时需屏住呼吸;“系缆緥确登山隈”则描绘了将船锚系在山脚下的情景。
- 赏析: 这几句描述了山路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安全的重视。
第十二联: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 解读: “山中僧少”可能指寺庙中的僧人数量较少;“竹木古”形容山林中竹子和树木古老而茂盛;“瘦根迸石穿莓苔”则描绘了石头间生长着细小的植物。
- 赏析: 这几句通过对山林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美丽。
第十三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
- 解读: “幽姿野态”指自然界中各种姿态的美丽景象;“步出”表示随着步伐而展现出来。
- 赏析: 这几句通过描绘山水间的美景和楼台等人文景观,赞美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
第十四联: 洪崖路转寻瘗鹤,几年浪打风雨摧。
- 解读: “洪崖路转”可能指的是山路曲折;“瘗鹤”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埋鹤传说;“几年浪打风雨摧”则描绘了历经风雨侵袭后的荒凉景象。
- 赏析: 这几句通过讲述埋鹤的故事和描述风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的担忧。
第十五联: 遗铭破碎石剥落,摩挲细读心眸开。
- 解读: “遗铭”可能是指碑刻或铭文等文物;“破碎石剥落”形容这些文物已经破损不堪;“摩挲”表示轻轻抚摸;“心眸开”则形容内心受到了触动。
- 赏析: 这几句表达了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
第十六联: 同行韵远兴未尽,飞仙亭上倾樽罍。
- 解读: “同行韵远”指同行的人们兴致高昂;“兴未尽”表示大家兴致高昂并未减退;“飞仙亭上倾樽罍”则描绘了在飞翔的仙人亭上饮酒作乐的场景。
- 赏析: 这几句通过描绘酒会的场景和人们欢乐的情绪,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第十七联: 酒酣我为发奇绝,底须方外求蓬莱。
- 解读: “酒酣我为发奇绝”表示在畅饮之后,作者突发奇想;“底须方外求蓬莱”则表达了对于追求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 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结尾部分(第十八联):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 解读: “再三瞻敬”表示多次致敬;“下山去”则描绘了下山的场景;“缥缈又入云涛堆”则形容下山后再次进入云雾缭绕的山景之中。
- 赏析: 这几句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全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旅途结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