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其二咏梅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冷艳寒香空自惜,后夜山高月小。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二咏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词的具体内容,以帮助理解其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1. 作品背景:《念奴娇·其二咏梅》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这一时期他历经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对梅花的清高孤傲产生了深厚的共鸣。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内心抒发。
  2. 诗词原文
    玉龙声杳,正江南雨冷,风摇残照。
    欲语还愁绝,向竹梢头总漏。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3. 艺术特点:《念奴娇·其二咏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意象丰富:“玉龙声杳”开篇暗喻梅花飘零的寂静无声,通过“竞春台榭,媚东风、迤逦繁红成簇”,形象地刻画了春天里热闹的景象,花朵盛开如簇,春风和煦。
  • 情感真挚:全词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孤寂感和对梅花坚贞品质的赞美。通过对比“甘受凄凉”与“不求识赏”,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和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
  • 语言优美: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梅花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文化价值:《念奴娇·其二咏梅》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传递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珍爱生命的理念,以及对美好情操的追求。同时,该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

《念奴娇·其二咏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辛弃疾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