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不寂寞,禅悦只空房。
书卷依经藏,吟声绕寺廊。
早霜狸面白,新酒菊花黄。
共此山家景,西峰隔夕阳。
寄子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子堂》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简短的作品中,舒岳祥以其精炼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禅宗修行者独居一室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禅悦。
从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寄子堂》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描写与内心世界的交融。例如,“鼠过松落粉”和“雉步麦摇芒”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增强了诗歌的意境。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观察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慨。
从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来看,《寄子堂》不仅反映了舒岳祥个人的生活和心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在宋亡之后,舒岳祥选择隐居避世,与戴表元等友人保持密切联系,并通过读书交流学问。这种文化背景为《寄子堂》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从情感表达和哲理深度上分析,《寄子堂》所传达的情感深邃而内敛。诗中的“酒尽夜难过,书清日自长”等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享受。同时,“羊求三径约,来往莫相忘”则流露出友情的珍贵与持久。
在文学理论的视角下,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是典型的宋诗特征。通过对诗句结构的精心安排和语言的选择,舒岳祥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这不仅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寄子堂》作为舒岳祥的作品,不仅是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一种深刻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而言,《寄子堂》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