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清寒月色微,风将幽磬落柴扉。
一瓶薝卜修清供,童子岩腰取水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雨足清寒月色微,风将幽磬落柴扉。
一瓶薝卜修清供,童子岩腰取水归。
《十五日雨后微月遗安堂前有栀花一枝适开折为佛供此夜清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十五日雨后微月遗安堂前有栀花一枝适开折为佛供此夜清寒
微月生凉风,幽人应未眠。
坐来清兴满,惊喜两难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坐而清风生,飒然如有人声,虽无声而闻。
荷钱水木自清凉,风雨秋声都莫问。
但余钟磬音。
何用弦歌招?
明月好同山照水,长与君约不教老。
细看两鬓无人管,白首为僧真本分。
此夜清寒最宜谁?
分明一笛风前月。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一个雨后的傍晚在遗安堂前欣赏栀子花时的心情和感受。他坐在院子里,微风吹来,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清冷。他看到了庭院中的积水,反射出竹树和花草的影子。他还听到了一种细微的声音,虽然看不见声音的来源。然后,他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以及自己作为僧人的身份和生活。最后,他在风中吹响了笛子,让月光下的风和月都为之倾倒。整首诗充满了苏轼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