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蛩

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
尽是秋风借馀力,声声却似怨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嘲蛩》是一首宋代的七言绝句,由诗人葛绍体所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葛绍体(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元承,生于福建建瓯,后侨居黄岩(今浙江)。葛绍体曾在嘉兴等地担任过地方官。《东山诗文选》是他的作品辑本,但已佚失。清人辑有《东山诗选》,其中收录了他的部分作品。

  2. 作品原文及其赏析:《嘲蛩》以浮沙篱落和秋风声为描写对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诗句“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通过声音与环境的结合,传达出夜晚中蛩虫的叫声给旅人带来的孤寂感。而“尽是秋风借余力,声声却似怨秋风”,则进一步揭示了秋风与蛩声之间的相互影响,秋风虽强有力,却似乎带有怨气,使得这幽深的夜晚更添几分愁绪。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情感与哲理的深刻体现。

  3. 文学价值与影响:《嘲蛩》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宋诗中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葛绍体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能力以及对人生感悟的独到理解,从而使得《嘲蛩》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嘲蛩》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从而更加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