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
尽是秋风借馀力,声声却似怨秋风。

【注释】

嘲:取笑。蛩(qióng):蟋蟀,又名促织等。篱落:栅栏、矮墙。相寻:相互追逐。馀力:残余之力。声声却似:每一句都仿佛在说。秋风:指秋天的风。怨秋风:怨恨秋风吹来。

【赏析】

此诗为借物抒情之作。作者以秋风和蛩鸣为题材,抒发自己对秋夜凄凉的感慨之情。全诗用拟人手法,写蛩虫在篱下乱鸣,声音凄厉,使客子听到后,更觉得夜深人静时有秋风袭来。

首句“浮沙”,点明时间是夜晚;“篱落”,点明地点在篱笆旁边;“乱鸣”“相寻”二字写出蛩虫的叫声扰人清梦。

次句“永夜”,点明时间是深夜;“客梦中”,说明蛩虫叫醒的是游子或思妇。两句一前一后,构成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永夜相寻”,即深夜之中,蛩儿与游子或思妇相互追逐。

第三句“尽是秋风借余力”,写秋风之劲。秋风虽然猛烈,但仍借了蛩虫的馀力,发出阵阵悲切的鸣叫。这句中“馀力”一词,不仅表明了秋风的强劲,更表明了秋风的无情,秋风无情地夺走了人的睡眠,让人辗转难眠。秋风虽劲而“借余力”,可见秋风的力量之大。秋风虽猛而“借余力”,可见秋风之弱。秋风之强,在于它能使人辗转难眠,而秋风之弱,则在于它无法真正带走人的疲惫。这一句中,秋风与蛩虫之间的对比更加强烈。秋风虽强劲,但最终也不得不借助于蛩虫的微弱之力,可见秋风之无奈。

末句“声声却似怨秋风”,写蛩虫的声音如怨。这两句通过写蛩虫的叫声和诗人的感受,将秋风的强劲、无情与诗人心中的哀怨情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秋风无情地夺走人们的睡眠,让人们辗转难眠,而人们却只能听着蛩虫的叫声度过漫长的夜晚。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啊!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绝望,反而将这种哀怨转化为一种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坚韧和不屈。

这首诗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秋风的威力和蛩虫的声音,展现了一个凄清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秋夜场景。诗中的蛩虫和秋风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载体,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