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中散兄将至

两年侨寓为知音,百指仍携就泛金。
蝇集树榛曾掣肘,鱼传尺素喜回心。
无边红芰邀同醉,不尽青山得共寻。
白首居诸良会少,对床免被别愁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中散兄将至》是宋代诗人葛胜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葛胜仲,字鲁卿,南宋时期常州江阴人,徙丹阳。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太常卿兼谕德等职,并采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在经历朱勔诬告后罢归,晚年时因高宗建炎期间请祠归乡。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尤其在政治生涯中有过挫折与复出。
  1. 诗歌原文
  • 两年侨寓为知音,百指仍携就泛金。
  • 蝇集树榛曾掣肘,鱼传尺素喜回心。
  • 无边红芰邀同醉,不尽青山得共寻。
  • 白首居诸良会少,对床免被别愁侵。
  1. 诗意解析
  • 两年侨寓为知音: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尽管生活艰难,但依然保持着与知音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
  • 百指仍携就泛金:描述了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仍旧携带着希望和信念,继续前行的决心。
  • 蝇集树榛曾掣肘:以苍蝇聚集在树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小人或困难如何阻碍了自己的道路。
  • 鱼传尺素喜回心:通过“鱼传尺素”这一典故,传达出收到远方朋友书信时的喜悦和感动,使得心情得到宽慰和提升。
  • 无边红芰邀同醉,不尽青山得共寻:这两句反映了诗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以及与友人共同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 白首居诸良会少:表达了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能够真正相聚的时光并不多。
  • 对床免被别愁侵:最后一句透露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期盼。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文学价值:《喜中散兄将至》作为宋诗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内涵,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思。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现代视角:在现代社会,《喜中散兄将至》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乐观和坚定,珍惜与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喜中散兄将至》是一首蕴含深情、富有哲理的宋诗。通过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以及诗歌内容的解析,可以看出葛胜仲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创作出了这首反映其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品。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友情及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