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道祖大水

君不见绿槐荫夏摇千门,移秧遍野缫盈盆。天公忽作弥月雨,忧岁上勤黄屋尊。
我家茆庐劣容膝,随水倾摧非瑞室。街衢生鱼堪佐饔,檐霤垂龙欲穿石。
仰天又见兴油云,乾雨误点波连村。马牛不辩固其理,蛙黾同处何容论。
休叹栖苴接飞翼,林端会见宾红日。木饥水毁傥时运,救灾行看恩洋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道祖大水》是宋代葛胜仲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生活的脆弱性之间的对比。下面将详细介绍葛胜仲的其他作品及他的背景:

  1. 葛胜仲及其文学成就
  • 生平简介:葛胜仲,字鲁卿,宋常州江阴人。他是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常卿兼谕德、国子祭酒等职,并有《丹阳集》传世。
  • 文学贡献:葛胜仲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的文风清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次韵道祖大水》原文与解析
  • 原文:君不见绿槐荫夏摇千门,移秧遍野缲盈盆。天公忽作弥月雨,忧岁上勤黄屋尊。我家茆庐劣容膝,随水倾摧非瑞室。街衢生鱼堪佐饔,檐霤垂龙欲穿石。仰天又见兴油云,乾雨误点波连村。马牛不辩固其理,蛙黾同处何容论。休叹栖苴接飞翼,林端会见宾红日。木饥水毁傥时运,救灾行看恩洋溢。
  • 解析:《次韵道祖大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通过“绿槐荫夏”、“移秧遍野”、“随水倾摧”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挑战。同时,诗人也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如“林端会见宾红日”,意味着即使在困难面前,也有转机和希望存在。这首诗体现了葛胜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1. 其他作品与文化意义
  • 其他作品:葛胜仲除了《次韵道祖大水》外还有多部作品,如《丹阳集》等,这些作品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 文化背景:葛胜仲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历史时期,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表达了个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渴望和追求。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葛胜仲的《次韵道祖大水》不仅是一篇反映自然灾害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此外,葛胜仲的文学成就和他的人生经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