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祖及子舍游茶山归因成

寒窗送曙鸡一鸣,寻山蓐食天初晴。
水口溪穷为停棹,步携东坦仍添丁。
虎头岩高山色好,竹舆遥睇眼为青。
花濑蒙蒙胜紫气,微花拂衽闻芳馨。
岌峨悬臼与天接,脚力欲趁飞猱轻。
此邦佳处遍寻陟,夫差所顾独未经。
兹游野服穿不借,自胜五马仍双旌。
忆昔贞元守修贡,木瓜堂庑辉山扃。
两邦歌舞竞姝丽,谷雨不许遨头醒。
只今金沙杂榛莽,空照华发垂星星。
近涧喧豗泉㶁㶁,远峰娇腻云英英。
山僧意勤苞紫笋,倾盖一笑无平生。
息黥补劓有甘寝,梦觉起作游山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道祖及子舍游茶山归因成》是宋代诗人葛胜仲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葛胜仲:葛胜仲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生平与创作背景:《同道祖及子舍游茶山归因成》作为葛胜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诗作通过描绘自然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 诗句原文
  • 寒窗送曙鸡一鸣,寻山蓐食天初晴。
    这句诗描述了清晨的情景,诗人在寒窗下听到鸡鸣,感受到新的一天的到来。随即起身寻找山中的美食,感受着天空晴朗带来的愉悦心情。
  • 水口溪穷为停棹,步携东坦仍添丁。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溪流边停下船只,沿着东面平坦的道路继续前行的场景。这里的“添丁”可能是指旅途中遇到的景色或人物,增添了旅行的乐趣和生活的色彩。
  • 虎头岩高山色好,竹舆遥睇眼为青。
    虎头岩位于高耸入云的山崖之上,岩石颜色如同老虎的头部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诗人则坐在竹制的车子上远望,眼中所见尽是一片青色。
  1. 诗意赏析
  • 自然之美: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生活之趣: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风貌: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葛胜仲的诗歌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精神:葛胜仲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更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励了后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虎头岩”、“虎头岩高山色好”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篇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风格:葛胜仲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既有力度又不失雅致。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诗人葛胜仲身处其中,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熏陶。他的诗歌作品也因此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色彩。
  • 地域特色:作为宋代诗人,葛胜仲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道祖及子舍游茶山归因成》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画布。它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