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寺书事

宅畔池台景自幽,御风更作赤松游。
岚光浓丽经梅雨,天气凄清正麦秋。
插稻农夫晨赤脚,缫丝蚕妇昼蓬头。
闲身免赴公家急,饱食无心为汝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赤松寺书事》是宋代诗人邹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松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与民生疾苦的深刻体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邹极,字适中,号一翁。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曾担任过湖南转运使等重要官职。其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2. 诗歌原文
    宅畔池台景自幽,
    御风更作赤松游。
    岚光浓丽经梅雨,
    天气凄清正麦秋。
    插稻农夫晨赤脚,
    缫丝蚕妇昼蓬头。
    閒身免赴公家急,
    饱食无心为汝谋。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邹极在《赤松寺书事》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 意象丰富:诗中的“岚光浓丽经梅雨”和“天气凄清正麦秋”等句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 历史背景
    邹极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赤松寺书事》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也是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2. 文化价值
    《赤松寺书事》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而被视为文化遗产。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赤松寺书事》作为宋代邹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