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主簿思雨

造物初无欠与馀,盈虚消息自洪垆。
晴空已见云如火,秋穫难期米似珠。
剧邑君宜形远虑,泮宫我亦念群枯。
若为惊起苍龙睡,赖有新诗胜大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路主簿思雨》是北宋诗人邹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邹浩,字志完,号道乡居士,宋常州晋陵人。他是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为襄州教授、兵部侍郎等职,曾因谏立刘后事被贬永州等地。其著作丰富,有《论语解义》、《孟子解义》等。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造物初无欠与馀,盈虚消息自洪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万物自然循环的理解和感慨。
  • 晴空已见云如火,秋获难期米似珠。
    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晴空万里却见乌云密布,秋天丰收却难以预期。
  1. 诗歌赏析
  •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即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变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 诗人通过“剧邑君宜形远虑,泮宫我亦念群枯”两句,表达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以及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1. 诗歌创作背景
  • 《和路主簿思雨》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和路主簿思雨》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社会现实的珍贵资料。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