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端夫席上送樗年

过额纷纷竞扫眉,此心直与古人期。
三年并席惟夫子,一笑忘言谢小儿。
江国旧编尘漠漠,帝乡新路日迟迟。
儒冠道在无通塞,莫问高门知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端夫席上送樗年”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邹浩(宋常州晋陵人,字志完),是宋朝的杰出文学家、政治家。邹浩在神宗元丰五年中进士,曾为襄州教授,后迁至兵部侍郎,知江宁府、越州、杭州等地。
  1. 诗词原文
    过额纷纷竞扫眉,此心直与古人期。
    三年并席惟夫子,一笑忘言谢小儿。
    江国旧编尘漠漠,帝乡新路日迟迟。
    儒冠道在无通塞,莫问高门知不知。

  2. 诗词解析

  • 字面意义:诗句中的「过额纷纷竞扫眉」形容众人争相表现自己的风采;「此心直与古人期」表达了作者直率真诚的态度和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
  • 深层含义:整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 写作背景:该诗作完成于徽宗时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体现了作者在政治风波中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精神。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过额纷纷竞扫眉」中的「扫眉」暗示着竞争和压力,而「此心直与古人期」则展示了作者的正直与执着。
  • 风格特点:邹浩的诗风豪放洒脱,不拘泥于格律形式,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感染力。
  1. 文化影响
  • 历史评价:邹浩的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宋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他的这种精神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传承意义:作为国学的一部分,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也是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资源。

《次韵和端夫席上送樗年》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学问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展现宋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思想境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