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王敦城下作

斗立孤城日四围,贼奴曾未慑天威。
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
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
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芜湖王敦城下作》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状况,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贺铸(公元1052年—约1125年),字方回,号东山居士,汉族,卫州商丘人。北宋词人、大臣。他在宋神宗时期曾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并因其直言进谏而受到贬谪。他与苏轼、秦观等合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雄健豪放,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 作品原文:斗立孤城日四围,贼奴曾未慑天威。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
  3. 作品翻译:在这座孤城里,太阳高悬四周环绕;那些贼军从未惧怕过我们的威严。风声如同战鼓般激烈,尘土飞扬覆盖了龙颜,俘虏们纷纷归顺。这首古诗的开头描述了当时战场上的情形,描绘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及其被击败后的情景。
  4. 主题分析:该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与忧虑。
  5. 文学价值:《芜湖王敦城下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现,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芜湖王敦城下作》不仅是贺铸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和人民的苦难。

《芜湖王敦城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古诗,也是贺铸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