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未出柙,扰如搏鼠狸。
苍鹰方在韝,孱甚伏卵雌。
弭戢以违祸,孰云尔无知。
幸遭纵释仁,返谓人可欺。
岂复念前辱,摇尾垂翅时。
择肉毙侪类,戕忍犹天姿。
吾将罪虞者,奈何生致之。
南山有重阻,邓林无樛枝。
机阱与罗罻,今也将安施。
补感寓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补感寓诗》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对人性中的贪婪和残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分析、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等多个层面进行介绍:
创作背景:《补感寓诗》创作于宋朝,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期,文人墨客多有咏史抒怀之作,而贺铸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往往富含社会批判意味。具体地,该诗可能是在作者遭遇政治挫折或生活困顿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阴暗面的揭露与批评。
内容分析:《补感寓诗》全文如下:猛虎未出柙,扰如搏鼠狸。苍鹰方在韝,孱甚伏卵雌。弭戢以违祸,孰云尔无知。幸遭纵释仁,返谓人可欺。岂复念前辱,摇尾垂翅时。择肉毙侪类,戕忍犹天姿。吾将罪虞者,奈何生致之。南山有重阻,邓林无樛枝。机穽与罗罻,今也将安施。
- 猛虎与鼠狸的比喻:诗中“猛虎”象征着外表强大、内心凶残的人,“鼠狸”则代表外表柔弱、实则狡猾的人。这种对比揭示了表面形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矛盾。
- 苍鹰与伏卵雌鸟的对比:“苍鹰”代表正义、勇猛的象征,而“伏卵雌鸟”则象征懦弱、胆怯。这一对比突出了英雄豪杰与懦夫之间的鲜明对比。
- 弭戢与择肉的比喻:在诗中,“弭戢”意味着收敛、克制,但面对祸患时仍显得无能为力,而“择肉”则暗喻选择伤害他人来获得利益,表现出残忍和自私的本质。
- 社会的困境与个人的无奈:诗中还反映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以及个体在社会大潮中感到的无力和挫败感。
- 主题思想:
- 人性的善恶: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深刻理解和批评。他认为,外表看似强大的个体可能内心充满邪恶,而外表柔弱的人也可能有着残忍的内心。
- 社会的不公:通过描绘社会中弱者受到强者欺凌的现象,诗人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 自我反思与觉醒:诗中的许多句子都暗示了诗人在遭受社会打击后的反思与觉醒,以及对如何面对人生挑战的思考。
- 文学价值:
- 独特的比喻手法:《补感寓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道德观念具象化,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 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判,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 较高的艺术成就:作为宋诗的代表之一,《补感寓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艺术表达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补感寓诗》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面貌。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