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其二潇潇雨

鸦轧齐桡,□冬叠鼓。浮骖晚下金牛渚。莫愁应自有愁时,篷窗今夜潇潇雨。
杜若芳洲。芙蓉别浦。依依艳笑逢迎处。随潮风自石城来,潮回好寄人传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其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描绘了春日景象与歌女情感的交织。这首词不仅是宋词中的佳作,而且也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词:

  1.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后人称之为欧阳文忠公,江西吉安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其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词中之龙”。

  2. 作品原文
    潇潇雨歇,何人持酒来。有情知望乡。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作品解析

  • 抒情性:“潇潇雨歇,何人持酒来”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接着通过“有情知望乡”引入人物内心的思念之情。这种描写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氛围之中,感受到词人的深情厚意。
  • 情景交融:接下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词人在经历了一段旅程后,回到原点时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经历的淡然与放下。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外在的景色描绘,又有内在的情感抒发。
  • 哲理性:词的结尾部分,“也无风雨也无晴”,反映了词人的人生哲学和对世事的态度。这里的“也无”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和超越。

《踏莎行·其二》作为北宋时期的一首经典词章,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领悟到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