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五笑远师

我笑东林寺,孤高远法师。
种莲招社客,平地凿成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五笑远师》是宋代诗人杨杰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1. 作者介绍:杨杰,字次公,宋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年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等作品。

  2. 诗作原文及翻译

  • “我笑东林寺,孤高远法师。”这句描绘了诗人对东林寺的孤高和尚的嘲笑,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僧侣的超然态度。
  • “种莲招社客,平地凿成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者的讽刺,暗示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修行的本质。
  1. 诗歌内容分析
  • 在《庐山五笑》这首诗中,杨杰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讽刺了那些追求外在形式的禅宗修行者,通过“孤高”“凿成池”等意象,表达了对这种表面功夫的不屑。
  • 杨杰用“笑”字作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使得诗歌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
  1. 诗歌风格特点
  • 杨杰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诗词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禅宗修行者的讽刺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修行的看法。
  • 杨杰的诗歌充满了机智和幽默,这也是宋代文学中的一种特色。
  1. 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 《庐山五笑远师》作为杨杰的作品,展示了他在宋代文学中的才华。通过这首简短的五言绝句,可以窥见杨杰的文学才华和他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
  • 杨杰的这种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使他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其他著名文人如苏轼、欧阳修等人齐名。

《庐山五笑远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展现了杨杰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