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

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是一首宋代诗人杨杰所作的诗歌。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探讨:

  1. 作者简介
  • 时代背景:杨杰生活在宋朝,一个诗词盛行的时代。在那个文风兴盛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这首诗的原文充满了哲理和自然景观的描述。首句“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认为粮食的生产是民生的基础。第二句“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则描绘了江南地区的农业习俗,丰收的场景使得粮食堆积如山。
  1. 艺术特色
  • 比喻手法:“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这里用“圩垾”来指代农田,形象地表达了江南地区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同时,“仓箱盈”则形容仓库中粮食满溢,体现了农业丰收的成果。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希望国家能够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康。
  1. 主题思想
  • 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杨杰强调了农业生产在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认识到,只有确保粮食生产,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 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诗人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作为宋代诗歌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宝贵资料,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 审美价值:从美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字里行间的含蓄与深远,让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和章学士祈晴昭亭山》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宋代诗人杨杰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对于理解宋代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