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
江南风俗重圩垾,岁遇丰稔仓箱盈。
嘉祐六年宛陵郡,积月霖雨妨秋成。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
岂惟百姓失所望,将恐祭祀无粢盛。
集仙到郡为悯恻,斋心命驾祈昭亭。
昭亭山下欲回辙,太阳赫赫辉双旌。
老农乘时得刈穫,清风和气讴歌声。
我知夫子祷已久,由有盛德通神明。
愿公移此福天下,阴阳调燮归和羹。
【注释】
- 和章学士祈晴:和,即和凝。章,指章质夫。学士,指学士院。祈晴,祈求晴朗天气。昭亭山,在安徽宣州(今安徽宣城),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泛指祈祷神灵保佑。
- 食:指农业。稼穑,泛指南方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收割。胡为生,怎么生存下去。
- 江南风俗重圩垾: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圩垾,即圩田,是一种利用水系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重,重视。
- 岁遇丰稔仓箱盈:每年遇到丰收的时候,粮食堆积如山。稔,收成。仓箱,仓库。盈,充满。
- 嘉祐六年宛陵郡:嘉祐六年,北宋仁宗年号(公元1061-1063年)。宛陵郡,即今安徽宣城市。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妨秋成,妨碍了秋天的收获。
- 昔之郁郁若云秀,今也泛泛犹青萍:昔日郁郁葱葱,犹如云雾中的山峰;如今却平淡无奇,如同漂浮的青萍草。
- 岂惟百姓失所望:难道只有百姓失去了所希望的吗?将恐祭祀无粢盛,恐怕祭祀用品缺乏。
- 集仙到郡为悯恻:集仙观的仙人到了郡中,感到怜悯。悯恻,怜悯同情。
- 斋心命驾祈昭亭:斋心,虔诚地祈祷。命驾,命令驾车。祈昭亭,向昭亭祈祷,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
- 昭亭山下欲回辙:昭亭山下准备回程。回辙,返回原处,这里指回到昭亭山。
- 太阳赫赫辉双旌:太阳明亮辉煌,照耀着两座高高的旗杆。赫赫,光明的样子。
- 老农乘时得刈穫:农夫趁着好天气收割庄稼。刈穫,割取谷物、果实。
- 清风和气讴歌声:清新的空气和祥和的气氛中,传来了赞美之声。讴歌,歌唱。
- 我知夫子祷已久:我知道您已经祈祷很久了。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 由有盛德通神明:因此,您的德行高尚,能够感动神明。
- 愿公移此福天下:希望您把这种福气转移给天下人。移,转移。
- 阴阳调燮归和羹:使阴阳平衡调和,就像调和羹一样。和羹,调和的羹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祈雨的诗作。洪范八政之一曰食,民非稼穑胡为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风俗和往年的丰熟情景,表达了对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接着,诗人又提到了去年的连日降雨,导致秋收受到影响,百姓生活困苦。诗人感叹道,百姓们不仅没有了收成,而且还担心祭祀用品不足。为了祈求神明赐雨,诗人带领众人来到昭亭山祈雨。他们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回应。诗人还描述了昭亭山下回车的场景,以及阳光照耀下的旗杆。最后,诗人感慨地说道,农民们趁着好天气收割庄稼,而人们则享受着清凉和祥和的气氛,共同唱起了赞美之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以及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以及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所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