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山寺

浮生偷得片时闲,古寺寻僧借景看。
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卷水涧声寒。
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
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虎丘山寺》是一首描绘虎丘山寺美景的小诗,由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与时代:《游虎丘山寺》的作者王禹偁,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个人抱负未得施展的感慨。
  • 诗歌内容:该诗紧扣“游”字,首联便扣题描述山峰的碧绿与高峻,颔联转入内景,描绘进入寺院后所见之秀美景色,颈联则通过虚写院内景物,转而实写所见之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虎丘山寺的敬慕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1. 诗歌原文
  • 原诗节选:“浮生偷得半时闲,古寺寻僧借景看。楼阁倚云山气湿,辘轳卷水涧声寒。地埋吴剑痕犹在,碑刻唐诗字未漫。寄榻禅房不知晓,起来松日已三竿。”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视觉描绘展现了虎丘山寺的幽静与历史沉淀。
  1. 文化价值
  • 艺术成就:《游虎丘山寺》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切表达上。通过对虎丘山寺及其周边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1. 思想内涵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虎丘山寺的游览,不仅仅是对其外在景观的描述,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

王禹偁的《游虎丘山寺》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历史与现实时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