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钱竹深

梦断膏粱记几年,舍身事佛绝尘缘。
把茅盖屋孤峰顶,片衲蒙头万竹边。
支遁才高交杜老,参寥诗好动苏仙。
何当尽弃人间事,特地来参一击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钱竹深》是宋末元初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富有象征和情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远而深情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寄钱竹深》
    梦断膏粱记几年,舍身事佛绝尘缘。
    把茅盖屋孤峰顶,片衲蒙头万竹边。
    支遁才高交杜老,参寥诗好动苏仙。
    何当尽弃人间事,特地来参一击禅。

  2. 诗歌背景: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思想活跃的时代。黄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对佛教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体现,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修行理念和生活态度。

  3.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黄庚的禅宗修行生活。他选择在孤峰顶上搭建茅草屋,与世隔绝,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能够更好地领悟禅宗的智慧,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4.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西方美人隔秋水”暗示了远方的思念对象,如同仙子般在秋水彼岸,遥不可及。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象征意义,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体现了黄庚对佛教修行的追求和对禅境的渴望。通过对禅宗修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6. 鉴赏分析: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黄庚生活和修行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寄钱竹深》不仅是黄庚个人修行生活的写照,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