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吟阑傍野塘,古谯莲漏滴更长。
月阶夜静蛩声切,竹院秋深鹤梦凉。
坐挹水风侵袂冷,眠分花露满身香。
浩歌欲溯明河去,醉唤天孙织锦裳。
月夜次修竹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诗人黄庚的《月夜次修竹韵》
在宋诗的世界里,我发现了黄庚的这首《月夜次修竹韵》。这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
首句“行李担书一鹤随”,描绘了一个行者背负行囊,一只鹤随着他的场景。这似乎暗示着旅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
第二句“莲香帘幕政声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官场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美的珍视。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与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态。
接下来的诗句“山川太史九州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博学多才。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家们,他们用笔记录天下的山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
“桑稼豳风七月诗”一句,则让我联想到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这种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
最后两句“如晦箕裘传相种,少陵衣钵付孙枝”,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学问的重视和传承。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古代的教育理念,强调世代相传,薪火相传。
《月夜次修竹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篇。它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之深、人生之苦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