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通玄观唐道士竹乡

通玄道士苦修行,坐见桑田几变更。
云屋苔封烧药灶,风林花落煮茶铛。
休粮剩有青松啖,却老应无白发生。
月满竹乡骑鹤去,欲邀子晋学吹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通玄观唐道士竹乡》是元代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元代诗人黄庚,他的诗歌作品以表达对道教修行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 作为元代的诗人,黄庚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1. 诗词原文
    通玄道士苦修行,坐见桑田几变更。云屋苔封烧药灶,风林花落煮茶铛。休粮剩有青松啖,却老应无白发生。

  2. 诗意解析

  • 通玄道士苦修行:这句诗表达了通玄观的道士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不断地努力修习、修炼的过程。
  • 坐见桑田几变更:通过“坐见”二字,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静观世事变迁的意境。而“桑田几变更”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迁。
  • 云屋苔封烧药灶,风林花落煮茶铛:这两句描述了道士们在修行中的生活场景,他们居住在环境幽静的云屋内,用苔藓封砌的火炉煮制丹药,在风声和花香中品茗。
  • 休粮剩有青松啖,却老应无白发生:这里,“休粮”可能意味着断绝世俗的饮食,而“青松啖”则是说道士们以青松为食,体现了一种清苦的生活方式。而“却老应无白发生”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即达到长生不老的状态。

《赠通玄观唐道士竹乡》不仅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读者,还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