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琴所

一曲丝桐馀古意,百篇风月寄闲情。
君诗即是琴中操,底用离鸾别鹤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王琴所》是宋朝诗人黄庚的作品,表达了他对音乐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交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赠王琴所》:

  1. 作者简介
  • 黄庚(?—1364年),字国华,号南溪,宋末元初的杰出派诗人。他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作多表达对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作品原文
  • “一曲丝桐馀古意,百篇风月寄闲情。”
  • “君诗即是琴中操,底用离鸾别鹤声。”
  1. 诗句赏析
  • “一曲丝桐馀古意”描绘了一幅琴音悠扬、历史沉淀的场景。丝桐作为弦乐器,在此处象征着音乐的传承与历史的厚重。
  • “百篇风月寄闲情”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愿望。风月在这里指代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关注。
  • “君诗即是琴中操,底用离鸾别鹤声。”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与音乐之间的相似性,即通过音乐传递情感,如同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波动。
  1. 创作背景
  • 黄庚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家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浮沉,他常常以音乐和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看法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此诗的创作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完成的,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1. 文学影响
  • 黄庚的《赠王琴所》不仅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音乐和诗歌结合的审美追求。这种将音乐融入诗歌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

《赠王琴所》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黄庚个人情感、思想和文化理念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