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

十四年前楚水傍,碧油幢下拜辉光。
鲋鱼踯躅遵行潦,龙马腾凌出大荒。
珥笔南宫扶日月,横戈北府控升阳。
冷官只有酸寒分,又把藜灯照檗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映。

《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是项安世在十四年前创作的。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与马侍郎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理解。例如,“十四年前楚水傍,碧油幢下拜辉光”一句,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两人之间长久以来的深厚友情。而“鲋鱼踟躇遵行潦,龙马腾凌出大荒”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鱼和龙分别象征着作者和马侍郎,他们的行动和状态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命运和境遇。

诗中的“珥笔南宫扶日月,横戈北府控升阳”展现了两位文人士大夫的风采,他们以笔为剑,以文会友,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和担当。同时,“冷官只有酸寒分,又把藜灯照檗黄”则反映了官场的艰辛和无奈,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宋代社会的一个特定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友情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启示。

《六日寄镇江马侍郎大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项安世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