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泰文与可宅因寄

数程奔走倦征车,喜过蓬仙旧隐居。
秀气峰峦排户牖,清风楼阁锁图书。
一从高步东山起,重见深秋少室虚。
无计墨君堂上看,林间猿鹤共踌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冯山的《过永泰文与可宅因寄》是一首描绘诗人经过旧居而感怀的七言律诗。该诗不仅展示了冯山深邃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基本信息:冯山,字允南,宋代普州安岳人,号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他曾历任秘书丞、通判梓州等职,后被范祖禹推荐入朝,官至祠部郎中。冯山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等作品流传。
  • 艺术成就:冯山以诗名世,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尤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在宋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 数程奔走倦征车,喜过蓬仙旧隐居。
    这是诗人回忆过往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曾经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如今奔波劳累后的轻松感受。
  • 秀气峰峦排户牖,清风楼阁锁图书。
    此句描述了诗人所居之处的自然美景,山峰秀丽,窗前有书卷,楼阁之间飘来阵阵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 一从高步东山起,重见深秋少室虚。
    此处映射了诗人的人生转变,从仕途到归隐,再到再次出仕的经历。”东山”通常指代退隐之地,”少室”则可能指的是他所居之宅。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过永泰文与可宅因寄》通过诗人对故居的回忆,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数程奔走”与“过蓬仙旧隐居”的对比,展现了作者从繁忙到宁静的转变;“秀气峰峦”与“清风楼阁”则是自然景色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1. 诗歌背景
  • 冯山在官场上经历波折,曾一度为台官,但因不愿迎合权贵而选择退隐。他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使他有机会更深入地体味自然的美和人生的真谛。这种背景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性。

通过《过永泰文与可宅因寄》,读者可以感受到冯山深邃的思想感情及其独特的文学才能。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