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病情先恶,愁眠梦更惊。
犬须终夕吠,月到五更明。
未解波头意,偏来枕底声。
平生厌行路,投老正追程。
夜泊英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泊英州》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夜泊英州》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早年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王安石及晚唐诗歌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杨万里工于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夜泊英州》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杨万里离开家乡到广东任职途中所作的。在途经广东的英州时,诗人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创作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五言律诗。
诗歌内容:《夜泊英州》描绘了诗人旅居他乡的愁绪以及夜晚停泊时的所见所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奔波的厌倦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写到的“犬须终夕吠,月到五更明”等句生动地捕捉了夜泊英州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波涛声和枕边的蟋蟀声,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夜泊英州》不仅是杨万里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宋代诗词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