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侬随去,江行兴未穷。
时烦数点雨,轻洒一孤篷。
岸树苍茫外,人家点缀中。
海神能饯我,借与半帆风。
舟行得风晚至灵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行得风晚至灵洲》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81年)闰三月,当时作者从广州赴韶州途中晚至灵洲。
在探讨这首作品前,有必要先了解杨万里其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讲求活法自成体系,被后人誉为“诚斋体”。此外,杨万里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他还著有《诚斋集》、《诚斋诗话》等文学作品传世。
杨万里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中五言律诗便是其代表之一。例如,《舟行得风晚至灵洲》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进时遇到顺风的情景,以及沿途所见之景。诗中“春尽侬随去,江行兴未穷”表现了诗人对旅行途中景色的留恋和对生活体验的热爱。
在解读这首诗时,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首先,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十分细腻,尤其是“岸树苍茫外,人家点缀中”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描写反映了杨万里作为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现手法。其次,诗中蕴含的情感深沉且真挚,如“海神能饯我,借与半帆风”一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以及对旅途中意外收获的珍惜。
《舟行得风晚至灵洲》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体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一位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