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

紫橐犹黄帽,青灯到白头。
芝庭过晁董,金鐀续春秋。
晓月承明寂,东风玉垒愁。
殷勤倩潮水,将泪去西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万里的《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是一首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已故侍讲阁学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下面将对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
  • 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纪念其侍讲阁学的去世而作。侍讲阁学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人物,他的离世让杨万里深感悲痛,因此创作了这首挽诗来缅怀他。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高议春江壮,长身野鹤孤。生涯一杯酒,行李五车书。
  • 翻译:高远的志向像春天的江水一样壮阔,孤独的身影犹如野外的鹤一般独立。他的一生就像一杯美酒,充满激情与智慧;又如同五车书,满载知识与学问。
  1. 赏析
  • 艺术特色:杨万里的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著称。在《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中,他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将侍讲阁学的形象刻画得既生动又感人。
  • 思想内容: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悼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通过对侍讲阁学生活和事业的回顾,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对比侍讲阁学的孤独与自己的热情,展现了他对这位学者深深的敬爱与不舍。
  1. 历史影响
  • 在当时的影响:杨万里的这首挽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他的才华和对侍讲阁学的尊敬表示了赞赏。
  • 在后世的评价: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个人风格,也成为研究宋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杨万里的《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知识与学问的尊重、对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追求。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