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
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
炙手三家市,焦头五鼎烹。
老夫饥欲死,汝辈且同行。
炙蒸饼
介绍
《炙蒸饼》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中人物在炎热夏日对食物的渴望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细节,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万里的诗作通常以清新、生动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他的诗歌多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意境。《炙蒸饼》这首诗便是这样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诗中“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描述了和尚的形象,而“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则形象地描绘了炙蒸饼的制作过程及其口感。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仿佛能够看见炙蒸饼的制作场景,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种食物的热爱。
从艺术风格来看,杨万里擅长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这首诗中,“炙手三家市,焦头五鼎烹”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市场之热,而“老夫饥欲死,女辈且同行”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饥饿感,同时也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画面感,还充满了情感的波动。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杨万里及其诗歌的时代特色。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创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个人情感。在《炙蒸饼》中,杨万里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普通的故事,更是在通过这个小故事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圆莹僧何矮”,“清松絮尔轻”,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更为深远的意义。同时,杨万里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比如将炙热的市场比喻为“炙手三家市”,既形象又贴切。
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万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词。在《炙蒸饼》中,诗人通过对炙蒸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食的渴望以及对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珍视。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炙蒸饼》不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食物的诗,它通过丰富的意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卓越的文学才华。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炙蒸饼这一简单事物的描述,更通过这一具体事物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情怀。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