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葺怀古堂,旧临郭璞池。
去岁夏徂秋,无日不此嬉。
茨菰无暑性,芙蕖有凉姿。
今年池水乾,老子来遂稀。
岂惟来不留,亦复去靡思。
朝来偶一到,又觉景特奇。
水含霁后光,荷于风处欹。
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方池滟窗东,长池横檐西。
红绿向背看,觞咏朝夕宜。
此堂初无情,此池谅何知。
如何涉斯世,乖逢亦有时。
憩怀古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憩怀古堂:杨万里笔下的宁静与思索
在宋代诗坛上,杨万里的名字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文学贡献,被后人铭记。他的《憩怀古堂》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颗珍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折射出他深邃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憩怀古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歌,它通过对古池、茨菰和芙蕖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诗句中“新葺怀古堂,旧临郭璞池”,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人的诗意之中,感受那份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
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茨菰的无暑性与芙蕖的凉姿形成鲜明对照,既突出了两者不同的特性,也暗示了人生在世应顺应自然,寻找内心的清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的最后一句“老子来遂稀,岂惟来不留,亦复去靡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无常的认知。在这里,“老子”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戏谑,也是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感慨。诗人用寥寥数语道出了人世间最深刻的哲理——生命的不可预知和无法挽留,从而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憩怀古堂》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自然与哲学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杨万里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远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