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吾庐忆翠微,石层悬瀑溅岩扉。
风和林籁披襟久,月射溪光击浪归。
露畹荒凉迷草带,雨墙阴湿长苔衣。
终年已结南枝恋,更羡高鸿避弋飞。
因人话建溪旧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因人话建溪旧居》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杨亿,字大年,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秀丽著称。《因人话建溪旧居》便是他这一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和内心情感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诗句的解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
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因人话建溪旧居》在形式上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结构,每两句为一联,共八句成篇。这样的格式不仅符合古典诗歌的规范,还使得整首诗显得规整而不失灵动。在内容上,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在意象运用上,《因人话建溪旧居》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比如“风和林籁披襟久”,这里的风声和树林中的声响仿佛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月射溪光击浪归”则用月光反射在溪水中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好。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字,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思想内涵来看,《因人话建溪旧居》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终年已结南枝恋,更羡高鸿避弋飞”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超越物我、寄情于景的思想表达,体现了宋诗的典型特征——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因人话建溪旧居》作为杨亿的作品,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让后世读者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与才情,更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