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即事书怀

海隅为郡真卑屑,簿领沉迷棰楚喧。
王事更逾星火急,吏曹何啻米盐烦。
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
境上送迎暂置驿,斋中宴喜懒开樽。
逢人未免腰如磬,议政常防耳属垣。
鲍臭恐将群小化,虫疑难与俗流论。
却思寂寞栖天禄,争得逍遥似漆园。
外地粗官如竹苇,一麾出守岂堪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中即事书怀》是宋代杨亿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地方任职的经历和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亿的生平简介:杨亿(927年—983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早年即有文名。杨亿曾历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并因其政治立场与真宗帝相左而屡遭贬谪,最终于天禧四年去世,享年四十七。
  1. 诗歌原文
  • 海隅为郡真卑屑,簿领沉迷箠楚喧。
  • 王事更逾星火急,吏曹何啻米盐烦。
  • 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
  • 境上送迎暂置驿,斋中宴喜懒开樽。
  • 逢人未免腰如磬,议政常防耳属垣。
  1. 诗歌赏析
  • 对官场生活的描写:诗中“海隅为郡真卑屑”反映了诗人在偏远之地担任太守的艰辛与无奈。同时,“簿领沉迷槌楚喧”揭示了他日复一日处理繁杂公务的辛劳。
  • 反映政治立场:诗中的“王事更逾星火急”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关注及诗人的政治立场支持,反对宋真宗时期的一些政策。
  • 对司法公正的期望:“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表达了诗人对于司法公正和清廉政治的期待,希望能通过法律来维护正义。
  • 对官场生活的感受:诗中的“境上送迎暂置驿,斋中宴喜懒开樽”反映了诗人在繁忙政务之余,也渴望享受片刻宁静的生活。
  • 官场生活的矛盾与反思:“逢人未免腰如磬,议政常防耳属垣”透露了诗人在处理政务时所面临的压力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1.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据史书记载,杨亿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在政治立场上倾向支持抗辽派,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
  • 个人经历:杨亿曾获得淳化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等职,但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这种复杂的经历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官场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

《郡中即事书怀》不仅展现了杨亿作为一位官员的履职状态,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环境的敏感反应。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