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朱侍郎归江陵

二年分直浴堂门,簪笔垂绅奉至尊。
日过八砖批汉诏,宴开三殿挹尧樽。
忽闻抗表干君父,切要悬车示子孙。
碧落改官旌旧德,黄金加赐见深恩。
群公祖道争飞盖,故吏沾襟亦恋轩。
定是辽东叹城郭,肯同彭泽虑田园。
捧觞莫诉前为寿,上马犹能左属鞬。
临别延英对数刻,已应惇史记嘉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致仕朱侍郎归江陵》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这首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朱侍郎的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功过的评价与期待。

诗中“二年分直浴堂门,簪笔垂绅奉至尊。”描述了朱侍郎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职责,他以笔为簪、以绅为带,恭敬地侍奉皇帝。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对于君主的忠诚与敬畏,以及在国家大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朱侍郎的个人品质,也体现了古代官场的文化氛围。

“日过八砖批汉诏,宴开三殿挹尧樽。”则展现了朱侍郎在朝政活动中的活跃身影,他在处理国家大政时,如处理汉文帝的诏书一般严谨细致。而“忽闻抗表干君父,切要悬车示子孙”一句,则揭示了朱侍郎在面对国家大事时勇于直言,且有高风亮节,选择退隐以示子孙。这种描述不仅彰显了朱侍郎的个人魅力,也折射出古代文人对于道德操守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诗中的“碧落改官旌旧德,黄金加赐见深恩”表达了朱侍郎因年老体衰而辞官还乡的情景。这里的“碧落”和“黄金”分别象征着朱侍郎的高位和厚禄,而“改官旌旧德”则强调了朱侍郎在退休后仍然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尊重。这不仅是对朱侍郎个人的一种褒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群公祖道争飞盖,故吏沾襟亦恋轩”描绘了朱侍郎退休后的盛大送别场面。这里的“群公祖道”指的是众多官员前来送行的壮观景象,而“故吏沾襟”则表现了朱侍郎的弟子或旧臣们对他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官场的人际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前辈的尊敬与怀念。

“定是辽东叹城郭,肯同彭泽虑田园。”这两句诗表达了朱侍郎对故土的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中“辽东”和“彭泽”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隐逸之地,这里用来象征朱侍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这一结尾既突出了朱侍郎的个人品味,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致仕朱侍郎归江陵》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它通过对朱侍郎一生的回顾和对其离世场景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和文人精神的独特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美学特色,也能深入感受到古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