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借字诗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荷花借字诗》是北宋诗人杨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杨绘:宋代汉州绵竹人,字元素,号无为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任开封府推官、知兴元府等职。神宗立后,被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公亮不和,改兼侍读,因“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之语得罪王安石而罢知亳州。
  1. 诗歌原文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2. 诗歌鉴赏

  • 意象生动:诗歌通过对荷花美丽姿态的赞美,以及细腻的情感描绘,如“香艳怜渠好”、“露摇争奈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
  • 借字巧妙:诗中“莲”字多次出现,且每次含义各异,体现了诗人运用“借字”的精妙手法。这种技巧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增加了艺术的表现力。
  1. 文化背景
  • 宋代诗词风格:宋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感悟。杨绘作为当时的诗人之一,其诗作自然带有宋代诗词的风格特点。
  • 文人雅集:宋代文人喜欢以诗词歌赋交流学问,相互欣赏。杨绘的诗作可能也在这种文人聚会中产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1. 历史评价
  • 作品影响:《荷花借字诗》不仅体现了杨绘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还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灵感。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诗,它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还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美学特征。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是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人墨客得以广泛地参与到诗词的创作之中。这种社会环境为杨绘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个人境遇:杨绘的个人经历,如官场上的波折、政治斗争的经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情感表达和创作风格,使《荷花借字诗》带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色彩。

《荷花借字诗》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诗人杨绘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