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
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注释】
香艳怜渠好:荷花的香味和艳丽,让人怜爱。
无端杂芰(jì)窠(kē):无缘无故地混杂在莲蓬里。
向来因藕断:以前因为藕断了才这样。
特地见丝多:特意看见丝很多。
实有终成的:确实最终结成了莲子。
露摇争奈何:被露水摇晃着争不过呀。
深房莲底味:莲心里苦的味道。
【赏析】
此诗借物抒情,以荷花的“香艳”喻人,抒发了诗人对一位女子的爱慕之情。全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寄怀,情真意切。
第一联,“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诗人用荷叶来比喻这位女子的容姿美丽,用荷花来比喻她的香气。“香艳”是形容她的容貌美好,也暗示她有“香艳”的才华;“怜”是喜爱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她的爱恋。“无端杂芰窠”,意思是说荷花与荷叶相间在一起,而这位女子又像荷叶一样,出现在自己身边,使诗人觉得十分讨厌而又无可奈何。
第二联,“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是说以前由于藕断了才这样,现在见到许多丝,便感到奇怪,不知为什么出现这么多丝。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他不知道这位女子为什么会在他身边出现,更不知道她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心思。
第三联,“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实有”指事实,“终成”是最后结出了果实,“露摇争奈何”是说被露水摇晃着争不过呀。这是写荷花的结实,也是写诗人与女子的关系,即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关系。诗人在这里表达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是说他深深地爱着她,却无法和她在一起,只能在心里和她相处,这种感情就像荷花的莲子一样苦涩。这里的“莲底”指的是莲心,莲子的苦味就来源于莲心。诗人用莲心来比喻自己的痛苦,表达了他对女子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