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玉寒空,乾坤灏气通。
光华一夕满,节候九秋中。
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
妖邪无处匿,方显照临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本诗前四句描写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普照乾坤,四方八极皆通;后四句写妖邪无处遁形,正道大行,社会安宁。赏析时可从“中秋月”字面上理解,也可从“中秋月”象征意义理解。

【答案】

中秋月

素月玉寒空,乾坤灏气通。光华一夕满,节候九秋中。万里天衢峻,四方人望同。妖邪无处匿,方显照临功。

译文:

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洒下清辉照耀大地。天地间洋溢着浩然正气。月光如水,普照人间,普照着九州大地。在这团圆佳节里,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共赏这圆月。在茫茫宇宙之中,月亮是那样的皎洁明亮。一轮明月高悬于夜空,光芒四溢,普照大地。中秋之夜,人们抬头仰望天空,仰望那明亮的月亮。它像一块巨大的镜子,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在这美好的夜晚,人们抬头仰望天空,欣赏着这美丽的月亮。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月亮显得更加皎洁明亮。它如同一位高贵的皇后,在天空中熠熠生辉。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月亮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高空之上。它俯瞰着大地,为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遥远的东方,月亮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的前程和希望。

赏析:

首联以“素月”“玉寒空”“乾坤灏气通”三组词语,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祥和的中秋之夜。“素月”即指洁白的月亮,这里借指月亮本身,又暗指自己的心地纯洁无暇;“玉”,形容其晶莹剔透;“寒空”,指苍茫无际的天空;“乾坤”,即天地之间;“灏气”,指浩大的气息。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纯净。

颔联以一“满”字,将明月的光辉扩散到无边的夜空之中,同时点明了时间——中秋之夜。“节候九秋中”,不仅表明了时节,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期待。

颈联以“天衢”和“人望”两词,将诗人的视线从夜空拉回到地面上,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人们的活动场景。“妖邪无处匿”,说明中秋之夜是祥和的,没有妖魔鬼怪出现;“方显照临功”,说明正是因为有月亮的存在,才使得妖魔鬼怪无所遁形。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也表现了他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的美好祝愿。

尾联用一“同”字,将诗人的目光再次从天上拉回到地上,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妖邪无处匿”一句,既是对前面“妖邪无处匿”的回应,也是对全诗主题的一种升华。最后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