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尧俞韵

海头归到峡江滨,新岁残年只并邻。
梅自多情工恼客,月如知己辄亲人。
江山纵肯容吾老,猿鹤应嫌不自珍。
从此扁舟须驾阁,名教鲁史续书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李尧俞韵》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和李尧俞韵》的作者是冯时行,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时行的诗歌创作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 创作时间:关于该诗的创作时间,目前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但从作品内容来看,它可能是在宋代某个特定的时期创作的。
  • 作品形式:这首诗属于古体诗,具有鲜明的宋代诗歌特色,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展示:海头归到峡江滨,新岁残年只并邻。梅自多情工恼客,月如知己辄亲人。江山纵肯容吾老,猿鹤应嫌不自珍。从此扁舟须驾阁,名教鲁史续书麟。
  • 中文译注:《和李尧俞韵》的原文中,每一联都有对应的中文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
  • 英文译本:提供了英文版的译文,方便国际读者阅读和理解。
  • 英文注解:每一句诗都配有详细的英文注解,便于英语读者深入理解诗歌含义。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的“梅自多情工恼客”反映了梅花对于游客的依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月如知己辄亲人”,月亮似乎成了诗人心灵的伴侣。
  • 自然描写:“江山纵肯容吾老”,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喜爱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猿鹤应嫌不自珍”,描绘了猿与鹤等动物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喻了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
  • 哲学思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1. 作者生平
  • 时代背景:冯时行生活在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
  • 生平事迹:虽然有关冯时行的详细生平资料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可能涉足于政治、历史等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社会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代表诗人之一,冯时行的作品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后世广泛传颂。
  • 历史评价:在文学史上,冯时行的诗歌被认为是宋诗发展的一个高峰,他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李尧俞韵》作为宋代诗人冯时行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典雅,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它不仅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情和智慧,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